更新時間:2022-02-25 10:52:42作者:佚名
“美術創作與育人的規律有相通之處,我們要不停地去琢磨、觸摸這個‘道’。”這些年,劉穎和她所在的教師團隊,一直在探尋美術教育的規律,不停思考“我們為學生提供怎樣的教育,學生又能從中收獲什么”。
“雙減”政策實施之后,社會各界對藝術教育更加重視。“社會期望越高,壓力越大。”劉穎說,現在的感覺是“如履薄冰”與“期待欣喜”并存,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的審美情趣、專業技能、教學理念。
這個寒假,劉穎比以往更加忙碌,除了參加研修,此前,她還與同事“共讀一本書”,畫國畫、練書法,相互切磋、提升專業技能,“用學習迎接春天”。
白天示范、練習,晚上討論、點評,研修生活緊張而充實。遠山如黛,近水含煙,山中一間小屋通明。晚上點評結束后,劉穎和教師們繼續調整畫面,因為房間燈光亮度不夠,他們便舉著小臺燈和手機補光,不知不覺,已近凌晨。
甘肅蘭州·農村娃娃
太平鼓敲響中國年
本報記者 尹曉軍
閱讀紅色書籍、打太平鼓、在村廣場踢足球、做家務……這是今年寒假,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王官營中心校下轄王官營小學二年級學生陳忠俊每天的特色作業。與以往不同,這個假期里,他既沒趕往十多里外的城里上輔導班,也沒有太多書面作業。
“之前還有些顧慮,想著孩子書面作業少了,每天會不會抱著手機玩或者看電視,但學校提前把這些考慮到了,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布置了假期作業,孩子的假期生活不僅接地氣,還有煙火氣,增加了生活樂趣。”陳忠俊的媽媽說。
同樣,沒有各類輔導班和繁重作業的煩惱,陶家溝小學三年級學生宋紅文一頭扎進了自己的音樂世界:“我是學校特色非洲鼓、中國鼓興趣小組的一員,每天下午,我都會把打鼓技巧練一遍,還借閱了有關書籍,通過閱讀和觀賞,拓展對鼓文化的了解,提升自己的打鼓水平。”
“雙減”背景下,如何讓農村孩子們過一個快樂充實的寒假?王官營中心校視導員王安紅介紹,早在放寒假前,學校就結合前期各校開發的蘭州太平鼓、獅子舞、剪紙、傳統武術、木片畫等25個特色課程,提前謀劃、精心設置了豐富多彩的假期作業,特別是針對特色課程推薦了閱讀書單,讓書香和興趣愛好浸潤年味。
每到過年,蘭州城鄉都會打太平鼓慶賀佳節。2006年,蘭州太平鼓被列入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王官營小學的特色課程之一。如今,該校每周都有一節蘭州太平鼓傳習課,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和民間藝人走進課堂,還將這些傳統藝術改編成適合小學生學習傳承的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