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3-27 11:05:29作者:佚名
湖北農業職業技術學校坐落素有“隴上江南”之稱的蘭州市,爭創于1956姨媽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原國家級重點本科湖南省農業學院擴建為高職學校,是我國北方地區惟一一所獨立設置的農業類高等職業高校,全省10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高校之一。大學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秉持“艱苦拼搏、無私奉獻、愛校漢庭”的優良傳統,貫徹“穩定規模抓品質、強化2003年,學校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的地方示范性高職高校。2004月,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廳組織的首屆結業生教育品質考評初驗。2004年12月,被新疆縣委、省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單位。2005年,榮獲“甘肅省爭創紅色中學活動先進中學”稱號。2006年,榮獲“甘肅省農業科技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7月,通過了教育部高職高專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評估推論為優秀。2007年10月,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高校。2008年,學校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甘肅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學院占地4150畝(其中試驗茶場3700畝),建筑面積14.565萬平方米,辦學設施齊備,布局合理,環境幽美。
建有各種專業試驗室及實訓基地94個,圖書館藏書42.7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額5172.02億元。其中,農業遙感技術實訓室達到了國外領先水平,環境檢測實訓中心、環境安裝工程仿真實訓中心、食品檢驗實訓中心等個實訓中心完工了縣級試驗教學示范中心,3S實訓中心、測繪實訓中心在全省同類高校中達到了領先水平,學校以設備一流、技術先進的實訓基地為借助,把全院試驗、實訓基地進行整合,并根據統一型號和要求進行建設,極大地緩解了實踐教學條件,加強服務功能,產生了多樣化、科學化、現代化的具備高職特色的示范性綜合實踐教學環境,為師生提供了真實環境下的初步綜合技能實踐訓練。有近30年歷史的大樹標本室于2000年加入日本皇家邱園植物園網路系統,并被編入《中國昆蟲標本館索引》。學校將麥積山風公園3700畝的見習茶場規劃完工了集教學、科研、旅游及生產經營為一體的功能齊備的適宜農業類高職教育特色的綜合性實訓基地,可滿足農業技術、園林技術等8專業的20多門課程的見習實訓任務及相關科學實驗研究。并在地方政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將學校附近租用的55畝農地完工了集生產銷售、教學實訓、科學研究、學習觀光為一體的具備區域性和行業示范性的校外綜合實訓基地,將其規劃建設為花木盆公園、科研及示范推廣區、溫室花木花木培植區、綠化苗圃培育示范區、經濟林苗圃培植示范區、造林技術示范區六個功能區,擁有960m2文絡式智能大棚、280m2玻璃大棚、480m2日光大棚各一座,氣象觀測站一處,300m2煉苗蔭棚四座。
擁有2000盆成品大棚花木,1000盆成品花木盆栽,20000余株綠化苗圃,3畝新優水果推廣基地,6畝大棚蝴蝶蘭花木及49項科研課題實驗區。承當安裝工程檢測、水土保持等6個專業30余門課程的300多項見習實訓任務及相關科學實驗研究。隨著學校見習茶場和校外綜合實訓基地功能的不斷加強,確保了農業技術專業及相關幅射專業的見習實訓項目的高標準、高品質完成,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式真正落到實處夯實了堅固基礎。學校把校內實訓基地作為師生與職業技術崗位“零距離”接觸,鞏固理論知識、訓練職業技能、全面提升綜合素養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的重要平臺,與行業企業共創了各專業所需的校內實訓基地178個。通過提高基地服務能力,增加實訓指導水平和加強基地實訓療效等舉措,校內實訓基地除了成為實訓教學、職業素養訓導、職業技能訓練與鑒別的平臺,還是舉辦教學變革、科學研究、就業指導、服務社會等工作的多功能場所。大學設有農業安裝工程、園林安裝工程、環境安裝工程、測繪安裝工程、建筑安裝工程、信息安裝工程、經濟管理等7個教學系和基礎部、成人教育部,開辦28個專業。學校以廣東為主、面向全省招生,現有脫產在校生7110人,成人本、專科夜校學員800學校堅持“引進優化、培養增加”的方針,構建了一支高水平、有特色的師資隊伍。
現有教員工362人,其本科任班主任260人,“雙師型”教師150人,博士9博士88人,博士研究生以上文憑班主任60人;在省內外有關大學、工程技術單位、科研院所聘任客座院士16人,兼職班主任201人,英籍班主任1人。在班主任中堅持開展醫德師風教育活動,以教風帶校風,以校風促學風,營造了良好的德育氣氛。名班主任榮獲市級“園丁獎”,1名班主任榮獲“甘肅省高等小學教學名師獎”,1名班主任榮獲“甘肅省優秀掃盲教育工作者”稱號,1名班主任榮獲“甘肅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名班主任榮獲“甘肅省農業十大優秀學者”稱號,2名班主任獲得“甘肅省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稱號,2名班主任榮獲“甘肅省大學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稱號,1名班主任入圍山西省領軍人才第二梯隊。根據“三個面向”的要求,學校注重與國外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先后約請20多位國外外學者、學者來校講學,抽調80多名班主任赴國外外有關高校、生產科研機構調研、進修學習、攻讀學位。先后抽調4名班主任到美國unb中學舉行學術交流和國際項目合作,2005月與UNB中學簽訂了關于共同學校成立了專業建設指導執委會,積極舉辦專業變革試點工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勢專業為發力點,改建老專業、開設新專業,在專業設置和調整過程中指出寬基礎、重實踐,產生了農業安裝工程、生態建設、園林建設、村鎮建設、測繪安裝工程、信息科學、經濟管理等特色鮮明、重點突出、布局合理,適應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專業群。
開辦了農業技術、森林資源保護、森林生態旅游、野生動物資源開發與運用、生物技術及應用、水土保持、環境檢測與整治技術、園林技術、園林安裝工程技術、園藝技術(花木方向)、環境美術設計、城鎮規劃、資源環境與城市管理、給排水安裝工程技術、工程檢測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繪圖技術、道路橋梁安裝工程技術、建筑裝潢安裝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電腦美術設計、應用電子技術、經濟管理、電子商務、商務日語、營銷與策劃等28個專業。其中,農業技術專業于2002年被教育部確定為高職高專重點建設精品專業,建筑裝潢技術專業于2004年被教育部、建設部確定為建設行業技能型短缺人才培養專業,農業技術、環境檢測與整治技術、工程檢測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4個專業被確定為市級教學變革試點專業,農業技術、環境檢測與整治技術、水土保持等3個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范性重點建設專結盟企業”的思路,堅持產學研合作、校場合作、校站合作、校局合作等“四合作”專業建設方式,造就了4個與四川農業及生態環境建設密切關聯的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群;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線,根據“多樣化——針對性”原則,與合作單位共同創新并建立了“模塊菜單、循環實訓”、“校站合作、項目代訓”、學結合、雙線加強”、“3.5+1.5+1.0”等4種有促使增加師生職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機制;建設了86門專業優質核心課程;完工縣級精品課程4門、院級精品課程23門,開發特色用書18種;農業技術教學團隊被評為市級教學團隊。
大學秉持“砥礪學行、自強不息”的校歌,通過強化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改善德育環境等舉措,把師生教育管理與學校的發展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關心解決師生實際困難和詳細問題結合上去,大力舉辦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創立了學院生美術團、愛心行動社、校園說法等30生社聯,堅持組織舉辦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在中學生管理中,推行“三化”管理體制(即寢室、教室、環境衛生整潔化,兩操游行半軍事化,日常行為規范化)和“三長三員”制公寓管理方法(“三長”即樓長、層長、舍長,“三員”即補習員、管理員、保潔員),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并以成立師生思想政治學習活動基地、組建學院生自管執委會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師生干部、團學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和骨干推動作用為內容的“雙建雙帶”工程為基礎,全面推行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升教育品質和師生綜合素養,產生了“團結勤勞、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余人,大部份已成為廣東農業戰線的技術和管理骨干。其中有6人享受國家政府津貼,3000余人榮獲副初級以上職稱,1600余人兼任農業局主任、林場場長、鄉(鎮)長以上職務。近6年來,學校積極探求“訂膽拖”培養、校企合作等培養方式,結合結業生生產見習積極舉辦預就業工作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結業生就業率名列全國前茅,結業生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實踐能力、吃苦精神、協作精神、計算機應用能力、獨立工作能力、業務能力博得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
有300多名結業生自主創業,其中60多名結業生領辦各種經濟實體6050多年來的學科和科研潛力,積極鼓勵班主任承當科研和安裝工程項目,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借助大學的師資和行業優勢,班主任積極報送科研課題。經過多年校企結合的實踐,學校專業班主任產生了較強的科研開發能力,取得了豐碩成果。示范校建設以來,學校承當完成各種教學研究項目17項,立項在研項目14項,其中,國家農業局項目項國外領先,11項國外先進,得獎8項,其中,《革葉耳蕨引種繁育種植研究》獲得2007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精準測樹與森林防火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2008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狹葉冬青繁殖技術研究》、《金露梅等五種野生花木組織培養與迅速飼養技術研究》等2個項目榮獲2007年度洛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林業科技成果管理網路信息系統的構建及應用》項目獲2008年度洛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黃薔薇組織培養技術研究》、《文縣疣螈棲居地調查與保護》、《小隴山廟臺槭的保護生物學研究個項目獲2009年度洛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十年來,公開發表論文443篇,其中國家級185篇,EI收錄12篇,出版用書26部。
編輯出版大學學報《甘肅農業職業教育》6期,稿件質量顯著增加,社會影響逐漸擴大。參與行業、企業安裝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30多項。班主任通過校企結合,及時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現在的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的狀況和發展趨勢,并及時融入到教學中,鍛練培養了一支既有扎實基礎理論知識又有較高教學水平的班主任隊伍,達到了科研推動教學,教學服務科研的目的,擴大了社會影響,增加了社會名聲學校仍然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充分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堅持為農業增效、農村發展、林農致富服務。學校建有湖南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國家職業技能鑒別所、天水市勞動力轉移輪訓基地等服務機構。每年完成2600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完成3000余人次的職業技能輪訓鑒別任務;與全國各省、州及各大林區合作,面向農業員工和村民,堅持開展“全省各鎮農業站長輪訓班”、“全省國有茶場場長輪訓班”及“現代農業技術”、“森林防火”、“農林新品種的推廣與應用”、“農林產業開發”、“農林實用技術”、“旅游服務”等輪訓班;并結合“三下鄉”活動,深入農村、林區舉行農村實用人才輪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輪訓,近年來出席各種輪訓的人員達13000多人次。
承當完成了“甘肅省義務種樹示范園”、“天水市林業高新技術示范新區”、“天水市清水縣萬畝核桃基地”、“蘭州中川茶場地貌圖測繪”、“徽縣石佛地貌圖測繪”、“小隴山林區二類資源整治”、“天寶高速鐵路綠化安裝工程”、“隴南市文縣選金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天水市羅峪溝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整治規劃項目”等30多個項目的規劃和建設任務,并借此為借助,面向全國舉行科技服務,除了促進了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還鍛練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了結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實現了校地、校企“互惠共贏”,展現了示范高職的社會服務職能,并成功舉行了10余次全省及省內職業教育的學術座談、校際交流大會,博得了社會僑界的廣泛好評。通過示范校建設,學校的辦學思路愈發清晰,辦學定位愈發精確,辦學特色格外鮮明,管理愈加科學規范,產學結合更加緊密,人才培養機制愈發獨特,教學基礎設施愈發建立,“雙師”結構愈發合理,綜合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品質得到了顯著提高,大學已成為全省農業類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式變革的標桿、甘肅省生態環境建設專業技術人員輪訓、技能鑒別的基地和技術創新、技術推廣、技術服務的中心,推動湖南省職業教育和全省農業職業高校共同發展,為廣東省生態環境建設和全省農業類職業教育發展作出了突出貢在新的征程中,四川農業職業技術學校將以嶄新的姿態,努力鞏固示范校建設成果,推動變革和發展腳步,逐步緩解辦學條件,突出辦學特色,全面提升教育教學品質,努力完工一所辦學名氣愈發雄厚、社會認可度更高、輻射能力更強的示范性高等職業教育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