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07 20:34:24作者:佚名
一、本學院招收調劑生專業
學術型:
控制科學與工程(全日制)? 代碼:081100
專業型:
人工智能(全日制)??? ?代碼:085410
二、調劑要求
考生的初試總分以及各科成績均滿足A類地區研究生復試的國家分數線要求。
報考的專業應與最初所選專業保持一致或具有相似性,包括但不限于控制科學與工程、控制工程、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動力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報考專業型碩士并參加英語二或數學二考試的初試生,僅可申請調劑至“人工智能”這一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項目。
3.符合調入專業的報考條件,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所設置的2023年研究生招生調劑平臺正式啟用后,敬請所有有意向進行調劑的考生在規定期限內登錄至研招網調劑平臺進行申請,申請時需遵循差額比例原則上不低于120%的原則,按照要求填寫調劑志愿,若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上述操作,則調劑申請將視為無效。
三、調劑流程
考生需獨立訪問“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的調劑服務平臺,進行調劑志愿的填寫。
我校各學院對調劑考生的申請進行嚴格審核,以判斷考生是否滿足調劑條件。
我校利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調劑服務平臺,向那些滿足調劑條件的考生,在線發布了復試的通告。
4.考生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點擊同意參加復試。
四、復試時間及內容
復試時間
[id_1582780930]
報到審核
時間:4月8日上午9:00-11:00
上海電力大學楊浦校區,位于長陽路2588號,其自動化工程學院的致遠樓,坐落在3樓。
筆試
時間:4月8日下午13:30-15:30
地點:上海電力大學楊浦校區(具體地點待定)
面試
時間:4月9日上午9:00開始,全天
地點:上海電力大學楊浦校區(具體地點待定)
學院將及時在官方網站的主頁上,于研究生教學信息頁面公布相關通告,并確保第一時間內進行更新。
復試內容
復試將采取線下進行,涉及專業課筆試、綜合面試(包括外語聽力和口語測試)等多個環節。
(1)筆試
筆試環節是對專業知識的全面檢測,其最高得分可達120分,且考試持續時間為兩個鐘頭。該考核著重評估考生對本專業知識的整體把握能力,具體考試科目、參考的指導文件和推薦書籍可在上海電力大學研究生院官網的《2023年上海電力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目錄概覽及考試大綱》中查閱。需要注意的是,復試的專業課筆試科目不得與初試的科目重復。
(2)綜合面試(含外語聽力與口語測試)
面試活動由相關招生學科負責組織,總分為150分,內容涵蓋英語水平評估、專業知識測試以及個人綜合素質的考察。對考生的思想政治覺悟與道德修養進行全面評估,涵蓋政治立場、思想動態、工作學習態度、道德行為、守法情況、誠信表現等多個維度;同時,考察其以往的學習經歷、對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識別、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科研及創新潛能;以及外語水平。確保每位考生的面試時長不低于20分鐘。
總成績是由初試得分與復試得分共同構成的,而復試得分則是筆試得分與面試得分之和。
復試成績若未達標(即總成績未達到162分,或專業課筆試成績未達到36分)的考生,將不會被錄取。
五、專業簡介
2023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及簡介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擬招人數
初試科目代碼及名稱
復試科目代碼及名稱
081100 控制科學與工程(全日制)
37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30自動控制原理
F002: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F006:自動控制原理
F024:過程控制系統設計
(F002、F006和F024任選一科,不能與初試相同)
085410 人工智能(全日制)
該研究領域的核心興趣集中在智能機器人以及智能自主系統,這兩者均屬于人工智能的范疇,即機器人與智能系統。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02數學二
④830自動控制原理
F002: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F006:自動控制原理
F024:過程控制系統設計
(F002、F006和F024任選一科,不能與初試相同)
復試所選科目不得與初次考試科目一致;預計招生名額將依照國家及學校最終公布的規模和實際報名情況作出適當的變動。
(一)控制科學與工程 代碼:081100
上海市“現代電力系統與電站自動化”重點學科中,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占據著核心地位,它不僅是我校的招牌專業,更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顯著的優勢。該學科匯聚了10多位教授和20余位副教授,他們中不乏上海市高端人才計劃、青年科技啟明星、人才發展資金、揚帆、晨光等人才計劃的成員。這樣的師資力量上海電力學院分數線,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力,結構均衡,充滿生機與活力。
本學科領域涵蓋了智能發電自動化、電力安全風險評估、智慧能源控制優化、先進檢測自動化裝置、機器人智能自主系統等多個方向,其研究重點集中在智能發電、電力安全、核電儀控、綜合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電力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等關鍵領域。科研項目的來源主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等機構資助的縱向項目上海電力學院分數線,以及能源電力企事業單位委托的橫向項目。該學科每年的科研經費大約在1000萬元。在過去的五年里,作者在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及會議上發表了超過五百篇論文,其中,有五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行列,而SCI和EI數據庫收錄的論文則超過兩百篇。此外,他還獲得了100多項發明專利的授權。在科研成就方面,作者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以及上海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一項和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兩項。
本學科設有上海市電站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發電過程智能管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電力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同時還包括上海市“現代電力系統與電站自動化”重點學科和上海市教委認定的“電力安全與節能”重點學科。研究平臺涵蓋了火電全范圍激勵式仿真系統、核電運行與仿真系統、電站分散控制系統、核電熱工儀表綜合系統、火電半實物模型及控制系統、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平臺、新能源微電網控制系統、工業控制網絡系統以及電力智能機器人等多個方面。這些平臺不僅是“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核心構成,也是“智能發電”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不可或缺的部分。學院還與國際知名自動化企業如羅克韋爾、西門子、菲尼克斯、艾默生、福克斯波、施耐德等共同設立了自動化系統實驗室或研究平臺,這些實驗設施緊跟國內外工業界和學術界的最新發展趨勢,提供了優越的科學研究環境。
學生的就業去向主要集中在各類電網企業、電力研究機構、發電企業集團、發電廠、電力工程設計單位、電力設備生產企業、自動化企業以及為能源電力行業提供服務的各類企事業單位。
(二)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智能系統) 代碼:085410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指引下,以“智能”為靈魂的新興科技正迅猛地推進融合創新,并呈現出聚變式的發展態勢。展望未來,確保電力系統依靠智能化和自主化手段實現安全、穩定、高效的運行顯得尤為關鍵。因此,強化電力系統的日常維護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電力系統的安全防御體系,有效應對各類挑戰,這些問題亟待解決。運用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手段,應對新型電力系統所面臨的極端復雜環境,確保電力系統及其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從而為新型電力系統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智能系統)專業隸屬于電子信息類別,是專業學位碩士點之一。它構成了上海市“現代電力系統與電站自動化”重點學科的核心部分。該專業涵蓋了智能機器人和智能自主系統兩大學科方向,并擁有一支結構均衡的科研團隊。團隊成員包括校內教授、副教授30余名,以及校外教授級高工和高工40余名。本專業承擔的科研任務及研究生研究課題主要源自國家及上海市科技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的資助,此外,還包括電力和自動化等行業企業委托的橫向研究項目。年度科研資金總額超過八百萬,眾多研究成果榮獲教育部、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以及技術發明獎。
本專業配備了上海市電站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發電過程智能管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電力安全技術研究中心、“現代電力系統與電站自動化”上海市重點學科、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智能自主系統實驗室等多個學科平臺。同時,還建立了火電全范圍激勵式仿真系統、核電運行與仿真系統、電站分散控制系統、核電熱工儀表綜合系統、火電半實物模型及控制系統、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平臺、新能源微電網控制系統、工業控制網絡系統、電力智能機器人等設施。這些設施和平臺構成了“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及“智能發電”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核心部分。此外,我們與上海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明華電力科技公司、上海外高橋發電廠、石洞口電廠以及寶鋼電廠等多家單位攜手共建了研究生實踐基地,該基地的科研環境優越。
六、學院簡介
上海電力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簡稱學院,擁有悠久的歷史積淀,其歷史淵源可上溯至1951年上海電力學院成立時的動力系儀表組。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學院歷經了信息與控制技術系(1990-2004年)以及電力與自動化工程學院(2004-2012年)的創建與成長階段。為了適應學校的發展戰略和學科結構的調整,2012年,自動化工程學院正式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學院。
學院目前擁有教職工70多名,其中包括9位教授和30多位副教授。此外,還擁有1位上海高端人才,以及1位上海市教學名師和1位上海市先進工作者。同時,學院有多位教師入選上海市啟明星計劃、人才發展資金、浦江計劃、揚帆計劃和晨光計劃等。此外,還有30多位碩士研究生導師。這樣,學院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核心、結構均衡且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學院目前在校本科學生1100余名,碩士研究生450余名。
學院開設了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核電技術與控制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四個本科專業。其中,自動化專業榮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設點、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以及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稱號。該專業在2021年順利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并在2022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榮獲B+評級,在全國244所上榜學校的相關專業中位列第65位。此外,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也被認定為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并于2022年11月成功完成了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專家的線上考察。自動化及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均被納入上海市屬高校應用型本科試點項目之中。該學院設有“控制科學與工程”這一一級學科的學術型碩士培養點,同時還包括“電子信息”領域的控制工程和人工智能方向,以及“能源動力”領域的清潔能源技術方向的碩士學位培養點。該校設有《自動控制原理》這一國家級的一流本科課程,同時還包括《計算機硬件技術》、《過程控制系統設計》以及《汽輪機監測與保護虛擬仿真實驗》等上海市的一流本科課程。此外,還擁有《自動控制原理》、《數字電子技術》、《計算機硬件技術》、《過程控制系統設計》、《檢測技術》等上海市的精品課程,以及《控制系統仿真》這一上海市全英文教學示范課程,還有《電力特色過程控制系統實踐》這一上海高校國際學生英語授課的示范性課程。《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成功入選2022年度上海市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名單,同時,《“智能+”能源電力特色的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項目也榮獲了2022年上海市高等教育領域的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院設有上海市電站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發電過程智能管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電力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并且是上海市“現代電力系統與電站自動化”這一重點學科的依托單位。該研究平臺涵蓋了電站全范圍激勵式仿真系統,其中包含600MW/1000MW火電機組貝語網校,以及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仿真與AI診斷系統;還包括電站分散控制系統、現場總線控制系統、1000MW核電運行與仿真系統、核電熱工儀表綜合系統、火電半實物模型及控制系統、發電過程控制系統安全防護平臺、新能源微電網控制平臺、工業控制網絡系統、電力智能機器人等。這些平臺構成了“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智能發電”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學院攜手羅克韋爾、西門子、菲尼克斯、艾默生、福克斯波、施耐德等國際知名自動化企業,共同設立了自動化系統實驗室及研究平臺。
學院高度重視科研工作,積極投身于國家重大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子項目、上海市科委和教委資助的縱向項目,同時承接了電力、自動化等行業數十家企事業單位的橫向委托項目。在過去五年里,學院科研經費累計超過5000萬元。這些科研成果榮獲教育部、上海市、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電力等機構頒發的科技獎勵,其中包括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
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設立了專門的創新實踐基地,并成立了眾多學生創新團隊。學院通過探索,形成了一套學生自我管理、資深學生指導新生的創新實踐培養體系。在包括“恩智浦杯”智能汽車競賽、“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中國機器人大賽、中國工業智能挑戰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市大學生物理競賽以及“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大賽在內的多項賽事中,學院學子榮獲了全國特等獎、一、二等獎共數十項。
學院堅守學校“扎根電力、聚焦應用、貼近一線”的育人宗旨,致力于學科特色的繼承與延伸,重視師資力量、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的素質與質量的雙重提升,持續努力,旨在打造一個學科特色顯著、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頂尖自動化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