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9 20:09:15作者:佚名
現在,我國各地高考分數及錄取分數線接連揭曉,正值一年一度的招生高考時節,眾多考生與家長紛紛將如何成功進入心儀的大學作為首要任務。然而,此時一些不法分子趁機混入,利用考生及家長迫切的心理,通過虛構虛假信息、夸大宣傳、制造報考焦慮等手段進行詐騙。北京法院近期已公布多起高考招生錄取詐騙的典型案例。
號稱有“內部指標” 花20萬可低分進軍校
張某與竇某的相遇頗具特殊性,二人在服刑期間結識。據檢察機關指控,張某涉嫌編造“內部指標”的謊言,協助竇某為其朋友子女謀取某軍校的入學機會,涉及詐騙金額高達20萬元。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的法官宋磊表示,他聲稱自己與某軍隊的高層人物相識,并獲得了該領導預留的一個名額。此外,他打算報考的空軍某學院的校長,恰好是那位軍隊領導的下屬。
被害人竇某對張某的陳述持懷疑態度,并未輕信,于是上網進行了詳盡的核實,最終確認張某提及的軍隊某副司令員身份真實存在,而且解放軍某軍校校長的姓名等信息同樣準確無誤。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的法官宋磊指出,被告人張某曾表示,即便高考成績未達錄取標準,仍有可能進入大學。這表明他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校內部預留的招生名額來實現入學,同時他還提到,為了辦理此事,需支付20萬元的費用。
孩子想要憑借所謂的“內部指標”進入軍校的計劃最終未能實現。經法院調查,被告人張某聲稱自己認識某軍隊副司令員的說法完全是虛構的,他騙取了被害人竇某的20萬元,這筆錢被用來償還債務,而這筆債務則是他通過類似的謊言從另一位被害人那里詐騙而來的。
最終,法院依據詐騙罪對被告人張某做出了判決,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以罰金三萬元,同時要求其賠償被害人張某經濟損失共計20萬元。
“二本”分數想上“一本”大學 家長被騙80多萬
2016年,上海的高考招生政策已經將原先的一本和二本合并為統一的本科批次進行錄取,然而,不法分子依舊借助一本和二本的概念進行詐騙。其中,安徽有一位考生的家長不幸成為了這類詐騙的受害者。
安徽的考生小楊的高考成績僅略高于本地的二本錄取分數線,與她夢寐以求的上海某知名一本院校的錄取標準相去甚遠,然而她內心深處對那所大學充滿了向往,渴望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員。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魏曉田指出,在焦慮情緒的驅使下,楊某經他人引薦結識了自詡為權勢滔天、在高校和教育部門擁有廣泛人脈的萬某。萬某向楊某保證,即便考試分數未達標,憑借他的關系也能幫助楊某進入一本院校就讀。
萬某宣稱,他與教育考試院及高校的領導有所交往,掌握著內部渠道二本大學有哪些學校,聲稱能夠通過調整投檔率幫助小楊進入一本高校就讀,甚至洋洋得意地指導小楊填報高考志愿,在此過程中,他借招待費、操作費等名義向考生家長索取了50萬元。錄取結果揭曉,小楊并未如預期般被承諾的一本院校錄取,反而被上海的一所民辦高校錄取。實際上,該民辦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原本就低于小楊的實際考試成績,因此這一錄取結果屬于常規的招生流程。
家長和小楊對于這一結果感到極度不悅,恰在此時,萬某又提出了一個新方案,聲稱可以先讓小楊就讀這所民辦大學,待一年后,他將會通過自己的關系,以插班生的身份幫助小楊轉入小楊心儀的那所一本高校。為了贏得家長的信任,萬某找來一個托兒,上演了一出雙簧戲。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魏曉田表示,他將模仿高校領導的語氣,承諾在一年后提供插班轉學的途徑。同時貝語網校,他還將模仿領導的態度,向受害考生的家長發送學校的預錄取通知。
所謂的高校預錄取通知,實則系偽造之物。事實上,小楊所向往的那所大學確實設有插班轉學的程序,然而對學生成績的要求極為嚴格。萬某便以此為借口,屢次以協助小楊修改大學成績、協助其發表論文等名義,向其家長索要錢財。在兩年多的時間內,萬某從被害人楊某處索要的款項總額已超過80萬元。
最終,法院依據詐騙罪名對萬某作出判決,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同時并處十一萬元罰金,并要求其退還給受害人楊某超過八十萬元的款項。
沒參加高考花錢也能讀名校?家長被騙30萬
孩子未參加高考,家長投入了30萬元資金,試圖通過關系讓孩子進入北京的知名學府,然而一番周折之后,孩子最終就讀的卻是一個位于大學校內工廠的所謂“培養人才項目”。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法院又將作出怎樣的裁決呢?
小陳是北京某所高中的國際班學生,他原本計劃出國深造,但不幸的是,由于種種原因,當年未能如愿成行,同時也沒有參加國內的高考。眼見身邊的同學紛紛踏入大學校園,小陳內心焦慮不已,而他的母親則更為擔憂,于是開始考慮是否能在國內的一所知名大學就讀。
劉女士的愿望非常清晰,她希望孩子能夠“與統招生同堂學習、共同生活”。宋某信誓旦旦地保證,孩子能夠享受到與全日制統招生同等的教學資源,甚至有望獲得“學歷”,未來還有機會攻讀研究生學位。他還陪同劉女士和小陳前往北京的那所知名重點大學參加考試,并進行了實地參觀。然而,最終小陳收到的卻是該大學人才培養班的《錄取通知書》,而上課地點并非位于大學校園之中。
小陳注意到,該培訓班的學生成績普遍不佳二本大學有哪些學校,部分人甚至高中教育都未完成,最終選擇了輟學。劉女士對此表示,這與宋某所承諾的“與統招生同步上課、生活”的待遇相去甚遠,因此,她將宋某告上法庭,并索要退還30萬元學費。
北京三中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劉女士企圖使未通過高考的孩子享有與普通統招生相等的校園學習與生活權益,這一舉動損害了我國考試體制的公正性與嚴肅性。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單海濤表示,宋女士不僅清楚地了解了劉女士的意圖,還與她達成了共識,并為其辦理了相關事務。因此,宋女士的行為同樣觸犯了法律規定和公共道德。最終,合議庭的三位法官一致認為,雙方之間的委托合同是無效的。
法院最終判決,宋某應向劉女士返還30萬元費用。
(總臺央視記者 冀成海 郝亮 魏幫軍)
該目錄編號為112275,內容ID為13976143,發布日期定于2025年6月28日,作者為張魏桔,文件名為71-0a42c63f-2efc-4cb9-b859-7fed8c8d61f1,信息來源為29號,發布平臺是央視新聞客戶端,具體時間戳為2025年6月28日20時37分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