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6-09 05:32:34作者:admin2
電話響了,是母親,我趕緊接。她告訴我不要買粽子,星期天她會包好粽子,如果我沒時間去取,她就坐車給我送來。哦,端午節又到了,自己都把日子過糊涂了。手握電話,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眼前又出現了父母包粽子的情景,一股暖流充溢了我的全身,我的心早已飛到父母的身旁。
每年的這個季節,父母早早就著手為包粽子做準備了。他們先去市場上買回酒米,經常要買些長粒的,還要買些圓粒的。然后,由父親上山采胡葉,母親去河邊剝葦葉。其實這時的胡葉還沒完全長大,父親不知要采過多少株胡葉樹才能摘到一背簍又大又硬的胡葉。相對于父親來說,母親采葦葉的任務可能要稍微輕松一點。但那茂密的蘆葦叢卻是我從小到大都害怕去的地方。我一直擔心那里面會有蛇。可是,母親每次抓兩把沙子往葦叢里一拋,就進去采摘葦葉了。
粽葉采回來是要先煮的。煮透后的葉子由以往的青綠色變成了棕黃色。顏色雖然變了,那種特有的清香味卻煮出來。煮過后的葉子必須清洗。我曾經代替母親洗過一大竹筐的葉子。因為母親交代,葉子的正反兩面都要用刷子刷,特別是葉柄附近,最容易滯留污垢。于是,我仔細地洗。蹲在小河邊,從吃過午飯一直洗到太陽偏西。直洗得腰酸腿麻,手泡得發白發脹。但自從參加工作以后,我便再也沒幫母親洗過粽葉了。我在想象,六十多歲的母親今年又是怎樣洗粽葉呢?洗完后,她的腰是怎樣艱難地直起..........
包粽子,是一個既復雜又快樂的過程。大清早,母親便泡好糯米和各色的豆角籽。吃過午飯,全家人圍在泡米的瓦盆周圍一起動手了。母親給我們示范:先在手上鋪葦葉,兩片葦葉葉尖朝里,中間重合一段呈一字形豎放在手上;然后在葦葉上鋪胡葉,三四片胡葉從不同的角度鋪成一片,一般有葉柄的部位是朝外的,這樣將來吃時比較方便剝開;接下來要撈起白色的米和彩色的豆均勻地鋪在胡葉中間部位,小心地將四周的葉子折起,兩片葦葉從兩端折上來,一個四方的、扁長的粽子便出現于手中;最后,還要用煮過的馬蓮葉子將粽身五花大綁,徹底定形。學著母親的樣子,我們也開始包粽子了,可是手總是不聽使喚,包著包著葉子就散了,米就漏了出來。好不容易包好一個,樣子卻像個丑八怪。父親卻不慌不忙地一邊包粽子,一邊講著端午節的來歷,講屈原投汨羅江的故事。不知不覺,盆子里,籃子里,水桶里都放滿了粽子。
開始煮粽子了,母親先在鍋里鋪一層胡葉,然后將粽子一個一個整齊排放在里面。每一處粽子和鍋挨的地方都要用胡葉隔開。母親說,不隔開的話,鍋的鐵銹味會影響粽子味的純正。最后用胡葉把所有的粽子蓋嚴,才往鍋里倒滿水。父親已經開始點火了,他的火燒得好旺,一個多小時后,鍋里已經“咕嘟咕嘟”直響。粽子的香味已經飄溢到院子里村子里去了。可這時的粽子并沒有熟。火一直要燒到深夜,臨睡時父親還要往灶膛里塞兩個疙瘩柴。鍋里就一直“咕嘟咕嘟”地響到天亮。
清晨起來第一件事便是吃粽子了。母親小心翼翼地撈起粽子,我們急切地剝開粽葉,又軟又粘的粽瓤,或白或紅。撒上白糖紅糖,吃一口真是奇香無比。
可是父母卻并不急著吃。他們把粽子四個五個的放在盤子里,分頭給周圍的鄰居送去。這引起了我們姐妹的不滿,可他們卻說:“遠親不如近鄰嘛,大家都吃才香。”接下來他們又分別往三個小籃子里裝粽子,一籃送大姨家,一籃送舅舅家,一籃送姑姑家。我們三個孩子雖然極不情愿,最后也只得照父母的吩咐去做了。
自從有了自己的家以后,便很少和父母一塊兒包粽子了。可是每年的端午節,父母總要提前包好粽子,喚我去取,若我沒時間,他們便親自送來,總要讓我們在端午節吃上他們親自包的粽子。那一個個溫熱的的粽子里,包含著人間多少的親情與關愛啊。